RAID 0 (Striping)
数据存储方式:数据被分割成块并分布在各个硬盘上,实现并行读写。
冗余级别:无冗余,任意一块硬盘故障,所有数据丢失。
性能特点:读写性能极高,适用于对速度要求高且不关注数据安全性的场景。
最少磁盘数:2块
安全性:低
RAID 1 (Mirroring)
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完全镜像到两块或多块硬盘上。
冗余级别:完全冗余,单块硬盘故障不影响数据完整性和访问。
性能特点:读性能等于单块硬盘的两倍,写性能大致等于单块硬盘。
最少磁盘数:2块
安全性:高
RAID 5
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块分布式存储,并加入奇偶校验信息,奇偶校验块在所有硬盘间轮转。
冗余级别:单块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写数据,可通过其他硬盘和奇偶校验信息恢复数据。
性能特点:读性能较好,写性能受到奇偶校验计算的影响。
最少磁盘数:3块
安全性:中等
RAID 6
数据存储方式:与RAID 5相似,但有两个奇偶校验块,提供双冗余。
冗余级别:可容忍两块硬盘同时故障。
性能特点:与RAID 5相似,但写入性能因额外的奇偶校验计算而更低。
最少磁盘数:4块
安全性:较高
RAID 10 (RAID 1+0)
数据存储方式:先进行RAID 1镜像,再将镜像对进行RAID 0条带化。
冗余级别:每个镜像对中任意一块硬盘故障,另一块硬盘仍可保证数据完整,整体可容忍多个镜像对中任意一块硬盘故障。
性能特点:读写性能优异,尤其适合读写密集型应用。
最少磁盘数:4块(两组镜像对)
安全性:较高
RAID 50
数据存储方式:由多个RAID 5阵列组成,RAID 5阵列之间通过RAID 0的方式进行条带化。
冗余级别:可容忍每个RAID 5子集内一块硬盘故障,同时提供大容量存储。
性能特点:读写性能优于单个RAID 5阵列,特别是大文件读写。
最少磁盘数:6块(至少由两个RAID 5阵列组成,每个RAID 5至少3块硬盘)
安全性:中等偏高
RAID 60
数据存储方式:与RAID 50相似,但每个子集使用RAID 6,提供双冗余。
冗余级别:可容忍每个RAID 6子集内两块硬盘故障,同时提供大容量存储和高可靠性。
性能特点:与RAID 50相似,但因奇偶校验计算,写入性能相对较低。
最少磁盘数:8块(至少由两个RAID 6阵列组成,每个RAID 6至少4块硬盘)
安全性:高
RAID阵列的读写速度排序并不能单纯地看成一个绝对值的排序,因为速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硬盘数量、数据访问模式(顺序或随机)、是否包含大量的小文件读写、硬件配置等。但是,基于一般的理论原则和假设理想的条件,以下是一个大致的读写速度排序:
RAID 0:在读写速度方面,RAID 0通常最快,因为它通过数据条带化将读写操作分布在所有硬盘上,实现并行处理。
RAID 10:RAID 10的读速度与RAID 0相近,因为读操作可以从镜像对中的任何一个硬盘读取,而且由于RAID 0的条带化特性,写速度也很快,尤其是在有足够并发写入的情况下,但总体写入速度相较于RAID 0会因为镜像带来的额外写入而稍微降低。
RAID 5:在同等条件下,RAID 5的读速度相对较高,因为也有部分并行处理。然而,由于写入时需要计算和更新奇偶校验信息,所以RAID 5的写入速度通常低于RAID 0和RAID 10。
RAID 6:RAID 6的读写速度与RAID 5类似,但因为额外的奇偶校验信息,写入速度理论上比RAID 5稍慢。
RAID 50:RAID 50在读取大量数据时速度较快,因为它结合了RAID 5的奇偶校验和RAID 0的条带化优势。写入速度在一定条件下(如大数据块写入)可以接近RAID 5,但在小块写入或频繁写入时可能会因为奇偶校验计算和更新的复杂性而稍慢。
RAID 60:RAID 60在读写速度上与RAID 50相似,但由于具备双奇偶校验,写入速度理论上会比RAID 50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