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任(Zero Trust)安全模型确实基于一个基本原则:“永不信任,始终验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一切都不相信,而是强调在网络安全架构中采取一种更为谨慎和严格的态度。在传统网络模型中,一旦用户或设备通过了外围的防火墙或认证机制,它们就被视为可信的,可以在网络内部自由移动和访问资源。然而,零信任模型摒弃了这种“信任边界”的概念,即使在内部网络中也不假设任何实体是可信的。
在零信任模型下,每个访问请求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无论该请求来自网络内部还是外部。这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身份验证:每个用户和设备在每次访问网络资源时都必须进行身份验证,这可能包括多因素认证(MFA)和设备健康检查。
- 授权:验证之后,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设备的状态和实时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是否授权访问,以及访问的具体权限。
- 持续监控:即便授权访问,系统也会持续监控网络活动,查找任何异常行为,一旦检测到潜在威胁,可以立即采取行动,如撤销访问权限。
- 最小权限原则:只给予完成任务所需的确切权限,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 微分隔:将网络划分为多个隔离的段,限制恶意活动的横向传播。
零信任模型并非意味着对所有事物持怀疑态度,而是通过严格的访问控制、持续的验证和监控,以及动态的授权策略,来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控的网络环境。这种方法有助于保护敏感信息和关键基础设施免受内部和外部威胁的影响。